01
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要求
國務院《"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提出"推進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能源局2023年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能源場站智能化、自動化巡檢系統的應用會逐步成為各公司場站建設的標配,龍江公司銳馳風電場作為已投運十余年的老場站,始終保持在智能化、自動化方面積極建設,以"智"破局,完成從"人工主導"到"數字驅動"的全鏈條躍遷,用新質生產力為龍江清潔能源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02
破局傳統:從“徒步巡查”到“智能巡航”
銳馳風電場地處東北腹地,具有位置遠、維護設備種類多、設備服役時間長的特點,傳統人工巡檢作業風險高、任務重。借助智能設備,運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紅外感知等核心技術搭建起整套智慧場站。無人機變身為風機與線路 “巡空衛士”,搭載高清可見光和紅外成像攝像頭,實現自動充、換電、自動起飛、規劃線路巡檢、精準降落、影像分析,準確識別葉片裂紋、絕緣子損壞、防震錘銹蝕等各類故障隱患,完成由人工巡查到智能巡航的轉變。
升壓站四足機器狗采用激光技術實地建模規劃巡視路線,按照規劃線路開展日常巡視工作,巡檢任務自動出入機器狗“狗窩”,對升壓站內主變壓器的壓力表、油位計、隔離開關、設備外觀、引線及接頭等進行圖像抓拍,同時采集溫度監測數據回傳至智慧場站平臺,通過圖像識別算法準確獲取各個設備的運行狀態,實現設備遠程巡檢,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對設備狀態的自動化判讀,替代人工完成升壓站戶外設備檢查。
軌道機器人同樣化身繼保室內"巡檢尖兵",由控制中心、電機驅動、軌道總成、升降機構等四部分組成,通過固定式軌道行走,自動調節智能終端的高度和角度對電子間屏柜內指示燈、壓板、電流表、電源開關等進行圖像采集,通過智能圖像識別技術進行分析自動生成巡檢報告。這些"永不疲倦的衛士"不僅將單次巡檢時間從4小時壓縮至40分鐘,更解決了傳統人工巡檢中"漏檢、誤判、數據滯后"的痛點,徹底告別"冰天雪地三班倒、紙筆記錄跑斷腿"的傳統模式。
03
科技賦能:從“事后補救”到“實時預警”
智能監護體系讓安全管理邁入“先知先覺”新階段。銳馳風電場首先通過三維數字孿生技術將升壓站與風機參數、內部結構、智能感知終端等全量接入三維平臺,構建起與實體場站 1:1 映射的虛擬鏡像,實現從“物理實體”到“虛擬孿生”,為場站打造出精準同步的數字分身,最終通過數據聯動實現結構可視化。
風電場利用智能感知終端,實時監測現場人員行為及作業過程、智能分析設備是否可能存在安全生產問題,當檢測到違規作業風險行為和設備安全隱患時,系統會立即觸發聲光告警,并同步推送至遠程監控中心。同時配合智能門禁、電子圍欄實現入侵檢測和周界防范,形成"人防+技防+智防"的立體防線。
04
范式升級:從“人海戰術”到“數字精兵”
數智化浪潮重塑了運維體系的"人、機、環"協同模式。銳馳風電場智慧場站通過流程再造與架構優化,實現員工角色從"操作者"到"決策者"的轉變。建設的智能單兵系統具有實時對講、遠程協作、專家群組討論等功能,運維人員通過AR眼鏡和專家后臺第一視角的實時在線指導,提升運維消缺的工作效率。安全快速的完成工作任務。推動管理模式從“依賴現場”向“虛實協同”跨越。
高壓配電室配備的操作機器人承擔了從前重復性、規律性的工作任務。操作機器人搭載的靈活機械臂是它的“得力雙手”,能按照預設程序快速、穩定地完成多種操作,實現旋轉按鈕、壓板投退、手車搖入搖出、地刀分合以及裝置按鈕點擊操作。這位操作能手把電場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水平提上了新臺階,更讓高壓環境下的操作遠離了人工涉險的風險,成為守護配電室安全的鋼鐵衛士。
05
動態監管:從“被動清點”到“全程監控”
風電場備品備件、工具耗材種類多、數量大,過去采購入庫、領用登記、歸還核驗、定期盤點、跨站調貨等繁雜的線下過程占用大量精力,還總免不了記錯、漏記的疏忽。銳馳風電場新型物資管理系統的建設將這些全部搬進了數字化流程里,不管是跨場站的物資調撥,還是廢舊零件的報廢處理,完全通過線上追蹤、全程閉環,讓每一件物資都有了“身份證”,實現了從“被動清點”到“全程監控”。
銳馳風電場智慧場站的建設使場站安全隱患排查效率提升300%,真正實現了全面感知、實時監控的的管理目標,讓運維人員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技術攻堅與決策優化。如今,機器狗自動巡檢、無人機報告自動生成、物資智能調度,這些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已成為銳馳風電場的日常。這座鑲嵌在龍江大地上的智慧能源明珠,正以標桿之力,推動新能源運維模式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方向跨越,讓清潔電能跨越林海雪原,溫暖千家萬戶。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