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高溫頻現,局部地區降雨極端性突出,多個臺風接連“襲擊”東南沿海地區,給電網運行和電力保供帶來挑戰。發電側,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占比持續提升,新能源出力不確定性進一步顯現。用電側,夏季降溫負荷“尖峰化”特征明顯,全國用電負荷4次創新高,7月、8月全社會用電量分別達到10226億千瓦時、10154億千瓦時,連續兩個月突破萬億千瓦時大關。
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全力做好迎峰度夏保供、防汛救災和重大保電工作,不斷深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應用,確保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廣大電網員工擔當作為、沖鋒在前,切實增強保安全、保供應、保民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打贏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防汛救災、重大保電攻堅戰。
扛牢首要責任,全力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是公司每年都要打好的一場“硬仗”。6月13日,公司召開2025年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暨安委會第三次會議,安排部署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安全生產和防汛工作;6月18日,公司舉行2025年迎峰度夏暨大面積停電事件聯合反事故演練,集中檢驗公司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迎峰度夏期間,公司各單位堅持團結治網,強化政企聯動,壓實責任、精心組織、細化措施,有效應對了今年夏季高溫負荷歷時最長、主要流域來水偏枯、暴雨洪澇災害頻發、重大活動保電集中等多重挑戰,堅決守牢安全生產生命線和民生用電底線。
6月至8月,我國平均氣溫創新高,成為有觀測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受經濟增長和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各行各業用電需求顯著增加,空調等降溫負荷拉動用電負荷不斷攀升。
7月4日,全國最大用電負荷達14.65億千瓦,公司經營區用電負荷達11.96億千瓦。這一數字在8月4日至6日繼續刷新,并于8月20日攀升至12.35億千瓦,較去年夏季最高值11.80億千瓦增長5500萬千瓦。
江蘇電網最大用電負荷超過1.56億千瓦、山東電網用電負荷8次創新高、河南電網最大用電負荷較去年極值增長12.4%……來自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迎峰度夏期間,公司經營區用電負荷6次創新高,6個區域電網18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累計81次創新高。對于迎峰度夏期間的用電高峰,公司早有預判、做足準備。
各類電源增發穩供為電力保供提供“糧草”。截至7月底,全國發電裝機達36.7億千瓦。公司積極做好電源并網服務,依托國家煤電油氣運部際協調機制,與發電企業共同努力,加強一次能源統籌協調,同時深化新能源預測等技術手段應用,開展水風光優化調度,加強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調節資源調用,切實保障電力供應充足可靠。
電網“筋骨”愈加強勁,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四川攀西電網優化改造工程進一步提升攀西地區向四川省內負荷中心的輸電能力;江蘇無錫望亭至太科220千伏線路工程完成改造后,有力支撐江蘇南部創新產業集聚區用電;新疆伊寧縣化工園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提升了區域新能源電源接入能力,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6月底,公司140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部建成投運,提升區域內供電能力超3300萬千瓦,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再添底氣。
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優勢充分顯現。年初以來,公司投運隴東—山東、哈密—重慶、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目前已建成的42項特高壓工程構成全球最大規模的特高壓輸電網絡為電力跨區跨省互濟提供通道支撐。
全國用電負荷今夏首創新高當日,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進入大功率運行狀態,連續第4年達到1100萬千瓦輸送功率;投運不到70天時間,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累計輸送電量便突破50億千瓦時,單日最大輸送電量近1億千瓦時,約占重慶全市日均用電量的五分之一;6月至8月,上海廟—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日均輸送電量1.64億千瓦時,可滿足2600萬戶家庭一天用電……“今夏,公司經營區跨區跨省輸電最大電力達2.29億千瓦,跨區輸電最大電力達1.51億千瓦,均創新高,有力保障了華北、華東、華中等負荷中心的電力供應。”國調中心調度計劃處副處長梁志峰介紹。
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的完善,進一步豐富了電力保供手段。今年夏天,我國規模最大跨經營區市場化電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億千瓦時來自廣東、廣西、云南的電能,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全天候送入華東電網,再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從西到東,從北向南,通過省間電力現貨交易,來自青海的綠色電能點亮江蘇的萬家燈火,山西的火電參與跨省互濟,支撐湖北電網度過用電高峰。據統計,迎峰度夏期間,公司經營區省間現貨最大互濟電力1432萬千瓦,精準支援20余個省份用電。
抽水蓄能電站發揮了重要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多新型調節資源也參與到電力保供中。今夏,國調中心組織公司經營區各分部、各省級電力公司開展新型儲能度夏常態化集中調用。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可調最大電力超過6300萬千瓦,接近3座三峽電站裝機容量,夏季晚高峰平均持續放電2.4小時,為空調負荷最大時段用電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服務大局,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天津舉行。公司超前安排、周密部署,以“五個最”的工作標準,實現“四個零”的工作目標,高質量完成上合組織天津峰會重大保電任務,并首次實現上合組織峰會場館全綠電供應。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公司累計出動供電保障人員2.43萬人,調用車輛5203臺、發電車85臺,值守在天安門廣場、長安街沿線、人民大會堂等地,確保重要時段、重要場所、重要用戶供電可靠,圓滿完成保電任務。
今年夏天,在用電負荷屢創新高、洪澇災害和臺風接連來襲的情況下,公司充分發揮“一盤棋”優勢,積極擔當作為,先后完成夏季達沃斯論壇、第12屆世界運動會、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等重大保電任務,以實際行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保障電力供應事關人民福祉、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今年6月、7月和8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5.4%、8.6%和5.0%。夏收夏種農事繁忙,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暑期文旅市場火爆,全社會用電需求不斷增長。對此,公司上下多措并舉保障電力可靠供應,有力支撐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
全力護航農業生產。在甘肅蘭州,高原夏菜的采摘期與夏季用電高峰期重合。為服務菜心等高原夏菜的采摘加工,國網甘肅電力推出“特殊辦、加急辦、容缺辦、網上辦、幫你辦”專項服務和“客戶經理+項目經理”雙經理工作機制,全力保障當地夏菜種植基地生產用電。
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在經濟大省浙江,國網浙江電力通過推廣用戶側儲能等方式幫助制造業用電大戶降低用能成本,在用電高峰期正常生產。“我們建設了15兆瓦/30兆瓦時用戶側儲能項目,用電低峰期充電、高峰期放電,每天可轉移高峰電量6萬千瓦時。”浙江聯鑫板材科技有限公司儲能項目負責人童銘說。
服務文旅產業發展。暑期旅游高峰期間,國網四川電力在前期改造升級配電網的基礎上,針對都江堰青城山等景區核心位置增設供電服務點,加大用電安全特巡力度,為酒店、民宿等用戶提供“一對一”供電服務,助力當地服務業升級,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可靠供電同樣為新興產業發展注入動能。6月至8月,在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核心城市張家口,冀北張家口供電公司及時跟進政府數據產業布局規劃,超前對接企業用電需求,組建“營發調運”專家保障團隊,為企業提供“管家式”專屬服務,全力支撐供區內39個國家重點數據中心用電量同比增長56.91%。
聚焦用電側,公司堅持政府主導,落實分時電價政策,用好節約用電、需求響應、錯峰檢修等措施,充分挖掘多尺度可調節負荷資源,打好負荷管理“組合拳”。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客戶側負荷資源被精準感知。國網上海、浙江、湖北電力等利用虛擬電廠將分散在工業、居民生活等領域的負荷資源聚合起來,靈活響應電網調節需求,助力電力供需平衡,并使用戶從中獲取收益。
8月14日,受持續高溫影響,上海用電負荷居高不下。國網上海電力組織47家虛擬電廠運營商參與了百萬千瓦級虛擬電廠需求響應專項調用,實測最大響應負荷首次突破100萬千瓦,達到116.27萬千瓦,相當于在短時間內增加了2臺不占土地、不消耗煤炭的60萬千瓦火電機組。
順應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態勢,山東、江蘇、湖北等地電網企業圍繞用電高峰期車網互動開展探索。為進一步推廣車網互動新模式,公司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做好電網接入、電費計量等支撐保障服務,積極服務車網互動試點項目建設,支持更多用戶側資源參與電力保供。
電力保供的參與范圍也擴大到了普通居民用戶。“今年夏天,我們開展了節電響應活動,通過一定獎勵引導居民節約用電。”國網安徽電力市場營銷部副主任鄭抗震介紹,該活動共吸引全省超過540萬戶次居民報名參加,單日最大壓降負荷100.11萬千瓦,既滿足了居民日常用電需求,又削減了近1.5%的尖峰負荷。
全力防汛救災,堅決守牢民生用電底線
今年夏天,我國防汛抗臺風形勢依然嚴峻。“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暴雨極端性強,33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7條河流超保,22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洪水。再加上臺風“丹娜絲”“竹節草”“楊柳”接連來襲,電網安全運行和民生用電保障面臨考驗。
守一方電網,保一方平安。公司各單位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加強對臺風、極端暴雨等災害天氣的預警預判,強化防汛隱患整治,前置部署搶險隊伍、應急物資,累計派出6萬余名搶修人員,出動6100臺應急發電車(機),從“防、減、救”等環節全鏈條發力,構筑起防汛抗臺風的堅固防線。
做好監測預警,掌握防汛抗臺風主動權。近年來,公司與中國氣象局等加強合作,強化氣象監測及災害預警分析,精準研判重大災害性天氣對電網的影響,打好防汛抗臺風的“有準備之仗”。
7月5日,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登陸前,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針對福建、廣東啟動防汛抗臺風四級應急響應。國網福建電力加強對電網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測,調整優化電網運行方式,組織470支搶修隊伍隨時待命,全力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8月25日至30日,遼寧遼陽出現持續強降雨。在降雨來臨前,遼陽供電公司便同步啟用遼寧電力氣象預警中心的“預測—預報—預警—響應”全鏈條服務,實時監測雨情、水情對電網的影響,確保隱患早發現、早處理。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我國汛情區域分化,北方偏重,極端性強。7月下旬,華東、華北、東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公司視頻連線基層單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李強總理批示要求,進一步安排部署防汛救災工作,全力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第一時間搶通電力“生命線”。在北京密云馮家峪鎮,面對山洪、泥石流造成道路中斷的局面,第一批電力搶修“先遣部隊”跟隨武警官兵,身背5臺20多公斤重的移動充電電源挺進深山,在淤泥中跋涉4小時,將移動充電電源送至馮家峪鎮鎮政府,助力通信信號恢復。
堅持“民生為要、復電為先”。在河北易縣,供電員工在暴雨發生后迅速利用無人機勘查電網受損情況,開展物資調配、人員分配、搶修復電等工作。在周邊縣區供電員工的支援下,全縣在降雨過去44小時后,恢復了全部30條停運線路供電,251個村3.2萬戶村民家中的燈又亮了起來。
東南沿海省份的供電員工也在全力應對臺風帶來的挑戰。7月30日8時至31日6時,受臺風“竹節草”影響,浙江、上海、江蘇等地部分地區遭遇暴雨或大暴雨,局部地區出現特大暴雨。國網上海、江蘇、浙江電力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全力搶修恢復供電。截至7月31日15時,三省市受影響客戶全部恢復供電。
科技賦能,應急搶修更加高效——“電網一張圖”快速發現設備故障并進行故障研判,實現用戶“未訴先辦”;國網綠色現代數智供應鏈讓物資供應更加暢通,確保災后搶修物資“供得上”“供得快”;智能巡檢機器狗、無人機輔助開展雨中巡檢,為后續工作贏得更多主動權,進一步提升搶修效率。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7月21日,吉林省集安市發生山洪后,通化供電公司黨委連夜組建黨員突擊隊,克服道路受阻等困難,徒步前往財源鎮等受影響嚴重地區開展電力搶修工作;7月23日晚,山東濟南萊蕪區遭遇強降雨后,當地供電公司黨員干部帶隊搶修10千伏槐樹線潘家溝支線,連夜敷設1000米電纜,于24日4時恢復周邊4個村供電;7月底到8月初,為更好支持北京密云、河北承德等地搶修救災,國網空間技術公司派出黨員服務隊隊員駕駛直升機奔赴防汛一線,運送電力搶修人員,吊運發電機及各類搶修物資……防汛抗洪攻堅戰中,公司各單位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沖鋒一線、搶修復電,以最快速度讓燈先亮起來、讓群眾的心安下來。
盛夏已過,秋季到來。今年的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告一段落,各條戰線上的國家電網人依舊忙碌。加快電網重點工程建設、有序推進秋檢工作、不斷推出供電服務新舉措……公司上下把保障電力供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擔當融入每一項日常工作,點亮城市鄉村,服務企業生產,守護千家萬戶的美好生活。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