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安徽省發改委對曾凡銀委員提出的《關于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帶動安徽區域協調的提案》做出答復。
其中指出,與湖北開展皖鄂電力靈活互濟工程預可研評審工作,加強華東電網與華中聯絡,強化用電高峰時段區域電力互濟能力。
原文如下:
關于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746號提案答復的函
曾凡銀委員:
您好!感謝您對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您提出的《關于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帶動安徽區域協調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2024年10月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帶動省域內區域協調發展,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安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以務實舉措推進一體化發展取得務實成果。
一、關于對接上?!拔鍌€中心”配置全球資源。省委召開十一屆八次、九次全會,全面部署主動對接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工作。今年2月,省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第十次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審議,并通過了《安徽省主動對接上?!拔鍌€中心”建設2025年重點工作安排》,明確了5個方面40項具體任務,建立了“省長三角辦統籌協調+省直部門牽頭推進+各市聯動落實”的工作機制,清單化、閉環式推進落實。3月,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學習考察,并在上海重點考察了上海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點項目。為落實考察總結交流會精神,省長三角辦制定印發了對接上海“五個中心”重點平臺清單,提出了第一批35個重點對接平臺。各地各部門主動作為、積極行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交通廳專程赴上海對口對接,省委金融辦、省科技廳起草了工作方案,合肥市五位分管負責同志分別牽頭對接形成了一批合作成果。
下一步,我們將以主動對接上?!拔鍌€中心”建設為重要抓手,聚合要素資源,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更大進展。一是主動對接上海國際經濟中心。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開展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做強長三角大飛機先進制造業集群,協同布局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空探測等未來產業。協同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聯動開展消費節慶活動,推進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共同培育消費新場景、新業態。二是主動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協同建設上海、合肥等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硬科技”皖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融資。合力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一體化,整合兩地路演資本資源,實現“一地路演、兩地資本對接”,推動兩地區域性股權市場與上交所共建共享上市培育孵化基地,探索實現滬皖優質科創企業在本地區域性股權市場各自掛牌,在兩個市場同步展示。三是主動對接國際貿易中心。加強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圍繞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金融機構協同授信等方面加強研究,協同爭取國家賦予長三角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擴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帶動效應,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發展區。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海外倉等新型貿易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同服務長三角企業“走出去”。四是主動對接國際航運中心。共同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支持上港集團持續深化與安徽省港口合作。加快航運貿易中電子單證、多式聯運等關鍵業務數字化場景應用,聯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航運貿易數字化平臺。合力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持續深化安徽機場集團與上海機場集團合作交流,穩定運營地面“卡車航班”業務,支持蕪宣機場打造上海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副中心。五是主動對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持續推進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探索組建長三角大科學裝置聯盟。用好長三角基礎研究聯合基金,圍繞長三角區域重大戰略需求,組織和支持優勢力量聯合開展產業目標導向明確的應用基礎研究。加快推進長三角創新聯合體建設,支持安徽地方政府、園區、企業等在上海設立“科創飛地”。加強滬皖人才合作交流,開展長三角科技創新券跨省通用通兌,共同營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
二、關于充分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牽引作用。促進省際毗鄰地區發展和滬蘇浙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工作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毗鄰地區發展方面,設立寧滁、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先后印發實施《推進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工作方案》《支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若干政策措施》《安徽省推動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意見》等專項文件,在三省一市率先提出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指引和認定指標體系,鼓勵省際毗鄰地區開展差異化、特色化探索實踐。在結對合作幫扶方面,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聯合三省一市共同舉辦結對合作幫扶現場會、工作推進會,省級層面印發“一方案、一計劃、一清單”(結對合作幫扶實施方案、年度計劃、協調事項清單),跟蹤調度、閉環推進。2024年結對城市間開展常態化對接近100次。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聯合蘇浙推動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用好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機制,充分激發區域內生發展動力。一是深化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在蘇浙皖三省省際毗鄰地區謀劃建設蘇浙皖省際毗鄰協同發展區,在產業協作、互聯互通、生態共保、民生共享等方面深化聯動合作,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探索跨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開展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認定,支持具有一定基礎、符合條件的省際毗鄰地區加快發展。二是持續深化皖北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研究支持深化結對合作政策措施,爭取國家支持。推廣六松現代產業園跨省利益共享機制做法,支持有條件的結對城市開展財稅分成、統計數據分算,實現互利共贏。加快建設“7+3”產業合作園區,引導滬蘇浙產業技術、資本、品牌等優勢與皖北人力資源、市場要素、成本空間等優勢充分嫁接,共同提升長三角發展整體效能。
三、關于充分發揮安徽承東啟西作用。我省居中靠東、連南接北,具有區位優勢和空間腹地優勢,更有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將進一步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在聯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方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與江西、江蘇分別簽署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協議,實現長江干流安徽段生態補償全覆蓋,我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3.8%,持續穩定在Ⅱ類水平,全省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達93.7%,連續5年超九成。在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方面,我省與河南共同啟動建設葉集—固始“一河兩岸”產業合作區,發展規劃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函復。浙皖閩贛四省攜手共建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謀劃衢黃南饒聯盟花園。與湖北開展皖鄂電力靈活互濟工程預可研評審工作,加強華東電網與華中聯絡,強化用電高峰時段區域電力互濟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是將安徽打造成鏈接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加強與河南、江西等省銜接,共同推動實施南信合、池九高鐵,與我省境內滬漢蓉、寧安、池黃等路網銜接,構建中部與長三角地區的東西向快速通道體系。發揮長江、淮河黃金水道優勢,推進建設江淮運河工程,加快沿線港口優化布局、協同增效,推動內河航道擴能升級、連線成網,加快構建形成水上“超級環線”,做強安徽物流樞紐功能。二是推進次區域深化合作。都市圈方面,依托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會商會機制,推動與武漢、長沙、南昌等城市共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市場一體化建設、產業協同發展、物流客流便利化、生態環保聯防聯治以及公共服務共享等重點合作事項。毗鄰地區方面,推動蘇皖魯豫省級交界地區、浙皖閩贛(衢黃南饒)省際邊界區域,聚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融合,深化機制創新、產業協同、項目推進、生態環保、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合作。
最后,再次感謝您對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