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公司加快推動創新中心、產業聯盟等聯合創新科技平臺落地。圖為工作人員日前在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實驗室忙碌操作儀器。 南網科技公司供圖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廣東廣州番禺,南網科技公司投資建設的吉瓦時級儲能鋰電池組及儲能系統生產基地,平均5分鐘內就可完成一個液冷儲能電池組生產;廣東深圳福田,國內首個“紫荊花”型高品質供電接線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投運,數字孿生三維模型讓電纜通道、配電房實現全場景透明化管控,深港開放創新中心停電“零感知”;貴州貴安新區,圍繞算力、賦能、產業3個關鍵,南方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正加快推進,讓數據實現從“存起來”到“跑起來”“用起來”;廣西南寧,“老展會”迎來新時尚,第20屆東博會和峰會期間,“全綠電”為展會增添新亮色……
科技向新,產業向上。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始終牢記“國之大者”,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全面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建強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充分發揮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優勢,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完善創新管理體系建設
統籌全網“一盤棋”,擘畫科技管理“大格局”。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三層聯動”,管理線、技術線“雙線并重”、協同支撐南方電網公司構建“1+1+4”南網創新管理體系,層層打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等各環節,以體制機制創新帶動科技創新,南方電網公司全面提升科技核心競爭力,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實現創新價值鏈躍升,必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公司與澳門大學聯合成立碳中和智慧能源電力聯合實驗室,加強與南網深港科創公司及港澳地區研發團隊合作。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改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為主體、以機制完善為抓手的成果轉化體系高效完備,一項項措施,暢通成果轉化路徑,確保科技成果從“攻得出”到“用得上”。
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南方電網公司出臺“南網人才30條”,設置“高層次人才專項”“科學家工作室專項”,推行重大科研項目“揭榜制”“掛帥制”“賽馬制”“自薦制”,完善項目分紅、股權激勵、項目跟投等激勵機制……堅持人才和機制“雙峰并立”,構建開放創新生態,一系列舉措,充分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職工創新嵌入公司創新工作體系和“科技強企”建設,激發廣大職工創新創造活力。“面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強波動性,就要把我們的繼電保護系統變得更快速、更靈活、更智能,從而抵御風險和挑戰。”從普通的中專畢業生到大國工匠,云南電網公司昆明供電局繼電保護工李輝對鉆研新技術的熱情絲毫未減。“南方電網公司建立了技能類、專業技術類、管理類三條相互貫通的職業發展通道,這讓我們這些技能人員很有盼頭。”
“源動力”十足,職工創新成果頻現。2023年,南方電網公司開展“小數葉”職工創新三年行動,全年形成4000余項業技融合典型案例,十大創新成果脫穎而出,234名金數葉、400名銀數葉優秀個人“芽苞初放”。
打造能源科技創新高地
“南鯤”入海、“電鴻”上線、“極目”亮相,數字、儲能、綜合能源、電動汽車充換電等產業集群加速崛起,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等平臺成功落地,科技創新深度激活產業發展強勁動能。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厚積薄發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公司聚焦電纜絕緣材料國產化研究應用,世界首條110千伏接枝改性聚丙烯絕緣環保電纜研制成功;瞄準四大核心控制子系統的“芯片級”設備研制,大型抽水蓄能電站有了“國產大腦”;深耕熱帶海島電網技術突破,自主研發輸電線路故障定位系統在老撾上線。
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世界首個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創下19項世界第一、世界首臺全國產化500千伏植物油變壓器研制工作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發布電力行業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和首個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在南方電網持續涌現。
同時,南方電網公司聯合28家中央企業牽頭組建新型儲能央企創新聯合體,高水平推動與粵港澳高校共建聯合研究院,構建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長效機制,創新生態“朋友圈”再擴容。依托現代產業鏈建設、創新聯合體、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現產學研用協同攻關。
“除了兩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外,公司目前還擁有32個省(區)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了18個公司級聯合實驗室,形成了四級實驗室管理體系。”南方電網公司創新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面向行業科技前沿、面向生產經營一線需求、面向人民高品質生活,聚焦直流輸電技術、特高壓電力技術與新型電工裝備、大電網仿真分析技術、電網安全控制、數字電網、新能源并網等方向開展研究,有力支撐公司創新驅動發展。
推進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
1月3日,粵港澳大灣區最大新型儲能電站——南網儲能公司佛山寶塘電網側獨立電池儲能站投運。從科技創新到產業鏈創新,寶塘儲能站“一站集成”,筑牢技術長板,融合產業強鏈。20項關鍵技術指標形成“數據富礦”,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
目前南方電網公司正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其中儲能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像種子一樣在五省區破土發芽、開枝散葉,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
重大項目樹起來,不僅帶動一片企業,還能夠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以寶塘電網側獨立儲能項目為例,僅電池供貨廠商就多達5家。通過以用促比,將帶動我國電池制造質量持續提升。工程的全面投產,也將為我國新型儲能多樣化應用場景遴選出最優技術方案,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支撐。
新質生產力如何向“新”?2023年全年,南方電網公司建成新型儲能72萬千瓦、同比增長300%,總規模達91萬千瓦。全年新能源項目新增57萬千瓦,同比增長128%。投運國內首個區域級虛擬電廠,可調節能力達260萬千瓦,實現了直控響應、車網互動調節、二次調頻等功能零的突破。國內首個電力充儲放“一張網”在深圳正式發布上線……新興業務正通過要素的協同集聚,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融合發展,塑造“以新促質”的新動能。
未來已來,提前布局,集鏈成勢,崛起成峰。2024年,南方電網公司將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推進數字、儲能、綜合能源、電動汽車充換電等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構建優質高效延展產業鏈服務新體系。錨定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目標,南方電網公司將抓住新機遇,培育新產業,激發新動能,以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兩大引擎的融合創新,充分牽引、帶動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為能源體系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