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北斗規模化應用研討會暨瀾滄江流域上游水電站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參考站啟動儀式”在四川成都召開,活動以“北斗賦能·水電智航”為主題,聚焦北斗導航技術在水利水電、新能源、生態環保等多領域的創新應用,旨在通過技術融合推動工程測量、安全監測、智能建造等環節的智能化升級,為中國建造數字化轉型注入“北斗力量”。
瀾滄江流域是我國清潔能源開發戰略要地,流域內水電工程兼具能源安全保障與科技創新實踐雙重意義。2024年6月,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水電四局”)攜手,在瀾滄江上游水電工程推進北斗規模化應用,攻克高寒、高海拔、復雜地形等技術難題,建成22座北斗連續運行參考站,實現北斗系統在水電工程建設、施工、運營維護全鏈條的創新應用,凸顯我國自主衛星導航技術在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據悉,該項目是全國水電行業首個基于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的流域規模化應用工程,構建了高海拔地區工程建設首個全天候地基增強系統,可對水電站、地質災害區域、生態敏感區進行精準定位與連續監測。經試運行驗證,系統運行穩定、數據精準,未來將為瀾滄江上游各水電站及周邊區域提供高精度、實時動態的空間位置基準服務,大幅提升工程健康監測、地質災害預警、智能建造等業務的精度與效率,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流域生態安全及提升工程智能化水平意義重大。
會上,行業專家、學者及北斗應用單位代表圍繞北斗規模化應用作專題報告并開展深度研討,并提出意見建議。中國水電四局向行業發出聯合倡議,包括深化創新共識、拓展應用場景、合作突破瓶頸、強化經驗共享等,推動北斗技術更廣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