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正在商業化開發新型鹽和空氣 BESS
德國正在開發以鹽為基礎的熱能儲存技術和以空氣為基礎的能量儲存技術。
鹽基系統使用熔鹽儲存熱量,然后可用于供暖或發電。空氣儲能系統,如 Augwind Energy 公司開發的系統,通常將空氣壓縮并儲存在地下鹽洞中,以便日后用于發電。這些技術旨在提供長時間、大規模的能源儲存,以支持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
Augwind的壓縮空氣存儲系統旨在解決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最大挑戰。德國將成為全球首個商業規模AirBattery 的所在地,這是以色列Augwind Energy 公司開發的一種長時間儲能系統。該設施將采用液壓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通過將空氣壓縮到地下鹽洞來儲存多余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然后在需要時釋放出來發電。
1、為何重要?
AirBattery 的設計目的是應對 "Dunkelflautes"--風能和太陽能輸出長期處于低水平,對歐洲電網的穩定性構成挑戰。鋰離子電池通常只能儲存幾個小時的能量,而 AirBattery 則不同,它可以儲存數周甚至數月的能量,從而有可能改變可再生能源整合和電網恢復能力的游戲規則。
"Augwind公司首席執行官Or Yogev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是實現零凈排放的里程碑。
德國由400多個鹽洞組成的龐大網絡可提供總計330太瓦時的理論儲能潛力,使德國成為可擴展、長時間儲能領域的領導者。
2、主要特點
儲存介質:開采的鹽洞,德國有大量鹽洞,地質條件非常適合高壓空氣存儲。
容量:每個巖洞可儲存3-8千兆瓦時的能量--足以為數萬戶家庭提供數天甚至數周的電力。
效率:試點測試顯示往返效率為 47%;商用系統預計將超過60%。
環境影響:使用本地材料,避免使用鋰或稀土,在40 年的使用壽命內,硬件退化程度極低。
調試:預計在2027 年至 2028 年之間。
國際鹽穴儲能領域發展現狀
鹽穴即鹽礦開采后留下的礦洞;建設鹽穴儲庫進行壓縮空氣、天然氣、石油和氫氣等能源存儲,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方法。
全球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研究已?有?40?多年歷史。目前,全球已有?2?座大規模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投入商業運行。
1978?年,德國率先建成世界上第?1?座商業性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亨托夫(Huntorf)電站;該電站輸出功率為?321?MW,運行效率為?29%。美國于?1991?年建成了世界上第?2?座商業性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麥金托什(McIntosh)電站;該電站輸出功率為?110?MW,運行效率為?54%。
近年來,美國、加拿大等國都部署了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美國貝瑟爾能源中心(APEX Bethel)開發的壓縮空氣儲能設施項目計劃于?2022?年投運。2019?年,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和可持續發展技術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的?Goderich?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投產。
我國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相關研究開發起步較晚,2021?年?9?月,中國山東肥城鹽穴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正式并網發電,同時中鹽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也并網試驗成功,我國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研發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
本段內容節選自:《趨勢觀察:國際鹽穴儲能戰略與科技發展態勢分析》作者李娜娜、趙晏強等。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