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北省加快算網存用協同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通知明確,鼓勵武漢建設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算力中心,宜昌打造“算力之都”,襄陽、十堰打造區域算力高地。造多元算力供給體系,形成全省“通用+智算+超算+邊緣”多元算力供給體系。對符合國家監管要求的新型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高性能計算等領域,新建且投入超過2億元的創新基礎設施,按照建設費用或對外有效服務費用的10%給予補貼,每個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鼓勵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中碳登)和湖北碳交中心聯合科研院所,探索開展數據中心碳效模型研究,將符合條件的數據中心納入湖北試點碳市場管理,以市場化機制推動數據中心綠色發展。到2027年,全省先進存儲占比達到40%以上,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超過80%。
提升電力碳效利用水平。按照國家算力布局要求,支持宜昌、十堰等市州率先打造綠色低碳算力中心,鼓勵各市州推動算力(數據)中心與新能源企業協同開展“源網荷儲”電力保障,建立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機制,形成“算電一體”的新型供能體系。鼓勵企業加強綠色設計,加快高能效、低碳排的算網存設備部署,降低算力(數據)中心用電能耗比(PUE)。
全文如下:
湖北省加快算網存用協同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進算力、運力、存力和應用協同發展,制定本措施。到2027年,全省算力總規模達到25EFLOPS,其中新建算力設施智算和超算占比不低于90%,建成省內算力互聯互通平臺體系,實現算力互聯互通跨域調度,各市州算力互聯網間5毫秒超短時延,深度融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及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全省算力質效進一步提升,算力供需高效匹配,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連算成網、建用互促、綠色低碳的算網存用協同發展格局。
一、提升算力供給水平
(一)優化全省算力布局。按照國家算力布局要求,結合我省算力供需情況,科學布局“武宜襄·十”三大算力圈,建設中部先進算力集群,打造國家“東數西算”中繼站、國家算力網絡樞2027年,全省先進存儲占比達到40%以上,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超過80%2027年,全省先進存儲占比達到40%以上,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超過80%高地。鼓勵黃石、荊門、鄂州、孝感等市州拓展算力應用場景,引導算力賦能新興產業發展。依托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探索空天信息技術與算力基礎設施融合,前瞻布局天基算力網及太空算力中心,提供太空邊緣計算服務。到2027年,全省形成布局科學、功能完善、互聯互通、輻射全國的多層次算力基礎設施體系。(責任單位:省數據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通信管理局,湖北大數據集團,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打造多元算力供給體系。以武漢市及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等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集聚地區為重點,鼓勵社會資本結合市場需求,合規建設智算中心,提供低延遲、高可靠的智能計算服務。鼓勵宜昌、孝感等市州優化升級超算系統,拓展高精度科學計算市場,推動“超算+智算”融合發展。鼓勵各市州結合本地產業特色,靈活部署邊緣計算中心。形成全省“通用+智算+超算+邊緣”多元算力供給體系。對符合國家監管要求的新型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高性能計算等領域,新建且投入超過2億元的創新基礎設施,按照建設費用或對外有效服務費用的10%給予補貼,每個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數據局、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通信管理局,湖北大數據集團,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推進異構算力適配。鼓勵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聯合科研院所,開展DPU、GPU、ASIC等異構芯片算卡之間的通信適配工程化研究。鼓勵重點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聯合組建創新體,開展不同算力芯片混合調用。鼓勵智算中心聯合人工智能企業共同建設訓推一體化異構智算平臺,推進訓推算力一體機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國產算力能力提升和應用場景普及。(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數據局,有關市州人民政府)
二、推動算力高效調度
(四)建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依托重點企業聯合算力建設單位,建設湖北省算力互聯互通平臺,提升武漢算力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統一算力標識,推動不同算力服務主體間使用統一調用接口和通信協議,增強算力資源可調用能力,提高算力利用率。積極對接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到2027年,形成全省“1+3+N”的平臺體系(即1個省級、3個“金三角”區域分平臺、N個行業平臺)。(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數據局、省經信廳、省政府國資委,湖北大數據集團,有關市州人民政府)
(五)推進全光網絡升級。推進“雙千兆”網絡向“雙萬兆”網絡演進升級,構建市級高速低延時運力底座,部署干線400G和城域800G高速光傳輸系統,推動大帶寬、低時延的OTN全光接入網絡覆蓋全省17個市州。統籌建設算力中心直連網絡,推進區域數據中心與國家樞紐節點間確定性、高通量網絡建設,降低數據繞轉時延,建設我省跨區域、多層次算力高速直聯網絡。力爭實現我省“算力圈”城市內1毫秒、市間3毫秒及各市州算力互聯網間5毫秒超短時延。按需建設武漢、宜昌、十堰等市州數據中心集群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主要城市的直聯專線網絡,提升算力跨省服務能力。到2027年,算力靈活調度(SRv6)節點占比達到90%,算力全光調度節點占比100%。(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經信廳、省數據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六)強化智算產業支撐。發揮我省光電子信息“獨樹一幟”優勢,面向骨干網絡傳輸、算力集群高速互聯、6G前傳與邊緣計算、金融高頻交易、自動駕駛等規?;瘧脠鼍?,對接國家研發專項,推動光通信技術先行先試。推動100T超低延時“空芯光纖”、145GHz光電調制器、8英寸芯片晶圓、2Tb/s硅光互連芯粒、GPU芯片、車規級AI芯片、智能座艙芯片、下一代閃存、向量數據庫等一批全國“首發”光通信技術和產品規?;瘧茫卣刮沂」怆娮赢a業發展空間,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自主計算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數據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促進存算均衡協同
(七)推動存算協同互聯。推動存儲和計算協同發展,引導合理配置存算比例。對武漢、襄陽、宜昌、十堰等地重點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探索開展數據運行質量分析和優化提升評估,推動數據在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之間的高效流動。對新建數據中心項目,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審批監管,市域內已有建成投用1年以上數據中心,且整體上架率低于50%的,原則上不再規劃建設新的數據中心項目。(責任單位:省數據局、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八)推動數據中心綠色化智能化升級。鼓勵數據中心建設主體加大先進存儲技術的部署應用,實現存儲閃存化升級。鼓勵市場化專業力量積極創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對符合條件的數據中心項目納入我省綠色產業項目庫予以支持。鼓勵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中碳登)和湖北碳交中心聯合科研院所,探索開展數據中心碳效模型研究,將符合條件的數據中心納入湖北試點碳市場管理,以市場化機制推動數據中心綠色發展。到2027年,全省先進存儲占比達到40%以上,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超過80%。(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數據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深化算力賦能行業應用
(九)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應用。依托工信部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務平臺武漢分平臺,建設大模型開源社區系統,推進模型、系統、數據、場景等核心環節開源開放。聚焦“51020”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一批輕量化的行業模型,推動大模型向智能體演進。每年評選若干個工業領域專用模型,按照研發費用的8%給予牽頭研發單位最高500萬元補助。支持各市州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文旅、城市治理、水源保護等領域率先打造一批通用大模型、垂直行業應用大模型。(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數據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釋放用算需求。支持武漢市建設數據流通利用建設試點示范城市;襄陽、十堰發展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宜昌發揮三峽綠電優勢,堅持“以電育算、以算育數、以數育產”發展,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中繼站”;鄂州市依托花湖國際機場,特色化布局智慧物流等創新應用。爭取國家產品主數據標準(CPMS)試點示范,鼓勵企業參加國家算力強基揭榜行動,支持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中試服務平臺建設,對單個重點平臺按投資額的1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推動各市州在制造、農業、商貿、能源、交通、廣電、醫療、教育、文旅、政務等重點領域的算力應用。省級財政2025年發放5000萬元“算力券”,按照算力使用資源的10%予以獎勵,最高100萬元。(責任單位:省數據局、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衛健委、省廣電局,湖北大數據集團,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優化算力發展生態
(十一)加大金融支持。充分發揮數據增信和財政增信作用,全面深化中小企業商業價值、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為企業提供“輕資產、寬信用、便利化”融資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算力專屬產品和服務。(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經信廳、省財政廳,人行湖北省分行,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二)強化安全保障能力。依托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開展算力設施和服務運行、安全、性能和質量等監測,增強算力互聯互通運行安全能力,提供網絡數據安全人才培訓、網絡安全攻防實戰演練等服務。落實國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法律法規,督促重要算力及數據中心網絡設施采取雙節點、雙路由配置,對重要系統和數據建立熱備雙活機制。(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三)提升電力碳效利用水平。按照國家算力布局要求,支持宜昌、十堰等市州率先打造綠色低碳算力中心,鼓勵各市州推動算力(數據)中心與新能源企業協同開展“源網荷儲”電力保障,建立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機制,形成“算電一體”的新型供能體系。鼓勵企業加強綠色設計,加快高能效、低碳排的算網存設備部署,降低算力(數據)中心用電能耗比(PUE)。(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數據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以上政策措施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三年。涉及具體政策的實施細則按項目申報指南執行。各支持項目可根據每年財政預算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