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間,綠能涌動。
今夏以來,全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電網負荷持續高位運行,能源保供進入迎峰度夏的關鍵期。
迎峰度夏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各單位多措并舉暢通新能源發電與消納路徑,從提升新能源發電預測能力到深化區域間電力交易再到積極推進新型儲能項目建設,持續增強新能源保供能力,努力提升用電“含綠量”,保障迎峰度夏期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預測能力↑↑↑
保障新能源多發穩發
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步提升。新能源就像是一群“不聽話的孩子”,發電出力充滿隨機性與間歇性,提前預知它的發電能力對于保障和提升新能源持續多發穩發具有重要作用。
這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電力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國網東北分部深入研究,強化區域電網氣象監測感知能力,提高電力氣象短中期預報水平。
該分部建立月度分旬電力平衡機制,細化“新能源典型日24點”,在做下個月電力平衡時,用算法模擬出下個月每天24小時新能源發電功率大概率會有多少,形成新能源發電功率曲線——“新能源典型日24點支撐能力曲線”,同時提出分月、分級、分度的新能源動態納入平衡比例,有效支撐新能源區內保供和跨區外送。
此外,國網東北分部組織協調區域內省級電力公司、省氣象局、功率預測廠家聯合搭建東北區域氣象會商平臺。今年迎峰度夏以來,累計組織開展11次氣象會商,成功應對全網用電負荷6次刷新夏季新高的挑戰。
6月1日至7月28日,東北地區新能源發電量達3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國網東北分部積極保障新能源持續多發穩發,助力電力穩定供應。
同樣,在提升新能源功率預測水平方面,國網山西電力調控中心加強極端天氣和轉折性天氣的預判預警,提升對氣象信息資源的分析能力。同時,該公司推動氣象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能源功率預測中的應用,科學指導電網電源規劃和調度運行;對各新能源場站子站預測情況實行季度通報,督導提升子站預測精度。今年1至6月,該公司新能源預測準確率達96.57%。
為應對分布式光伏爆發式增長,國網河南電力創新建設應用分布式光伏承載力與可開放容量發布平臺,配合政府部門建立承載力定期評估發布機制,實現戶用光伏15分鐘級可觀可測和剛性可控,保障分布式光伏群調群控、安全有序發電和并網消納。
為確保新能源多發穩發,國網重慶電力結合重慶電網每日負荷及新能源功率預測情況,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加強與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對接聯系,統籌安排計劃檢修;采取“人工+無人機+視頻”等方式,加強巡檢力度,保障線路及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跨區消納能力↑↑↑
電網“含綠量”不斷提升
隨著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不斷提升,新能源的消納需求也大幅增加。為推動新能源消納、提升新能源保供支撐能力,國家電網持續深化統籌調節能力,推動跨省跨區、跨電網經營區電力交易不斷落地。
當前,國網華東分部正在國家電網公司統一部署下,充分利用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積極參與電力交易組織和省(市)平衡協調,發揮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資源互補效益,全力促進電力保供和清潔能源消納。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閩粵直流首次通過跨電網經營區市場化交易實現200萬千瓦滿送,為華東電網迎峰度夏提供堅強支撐。按照達成的交易電量,7月1日至9月15日,共計21.08億千瓦時來自廣東、廣西、云南的電能將通過閩粵直流輸送至華東電網,成交高峰電力120萬千瓦,保障負荷中心電力供應。
電力交易機制順暢運行的背后,是堅強電網的保障。為加強電力互濟,多地聚焦于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在優化完善電網網架結構上持續發力。
河南電網和重慶電網作為“青電入豫”“疆電入渝”等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受端電網,不斷加快建設步伐,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國網河南電力投運500千伏豫西至豫中電網優化系列工程,為豫西369萬千瓦新能源電力外送再添“高速公路”,新能源消納配置能力顯著提升。
今年1月至6月,國網重慶電力已完成新能源接網工程投資4955萬元,累計投運6項新能源接網工程;累計消納新能源電量31.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25%。
與受端電網建設相呼應,基于本地得天獨厚的“風光”能源優勢,國網甘肅電力也在不斷推進跨省跨區電力通道建設,持續加強新能源外送和消納能力。
以甘肅為送端的兩條電力外送“大動脈”——±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800千伏隴東—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自入夏以來始終保持高負荷運行狀態,源源不斷地將甘肅清潔能源輸送至湖南、山東兩省。
面對夏季用電負荷的不斷攀升,保障重要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7月以來,國網甘肅電力密切跟蹤天氣預警和負荷變化趨勢,啟動換流站“白+黑”特巡模式,通過巡檢機器人、巡檢無人機等智能設備,開展各類帶電巡視,關注設備運行狀態,全方位、全時段、全流程守護跨區直流輸電通道安全穩定運行。
能源儲存能力↑↑↑
助力就地靈活消納
新型儲能被稱為“超級充電寶”,可助力緩解夏季供電壓力,在用電高峰放電發揮頂峰調節作用,同時在用電低谷充電助力新能源消納。
近期,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組織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經營區各分部、各省級電力公司開展新型儲能度夏常態化集中調用。目前,國家電網經營區新型儲能可調最大電力6423萬千瓦,相當于近3座三峽電站容量,夏季晚高峰平均持續放電2.4小時,為晚間居民空調負荷最大時段提供支撐。
目前,浙江和河北省內新能源裝機量不斷提升,為積極推進新能源消納,兩地推進新型儲能建設,電力系統的靈活性進一步增強,為電網調節帶來更多“活力”。
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內電源裝機達到1.65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8567萬千瓦,占電源總裝機比超過50%;光伏發電裝機5947萬千瓦,超過煤電成為浙江第一大電源。
為服務分布式光伏發展,在杭州等地,供電公司加快配電網改造,支持分布式光伏就近接入電網;在溫州等地,供電公司加快新型儲能并網。截至6月底,浙江全省電網側儲能裝機達到208.07萬千瓦。這些巨型“充電寶”為解決新能源不穩定問題提供更多可調節資源,保障新能源平穩出力。
在河北南網,新能源裝機容量增長的勢頭同樣顯著。截至目前,河北南網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4731萬千瓦,占河北南網全部裝機容量的58.4%。
國網河北電力加快新型儲能建設。7月11日晚,該公司首次組織開展百萬級儲能集中調用,優化階梯式調用策略。在負荷晚高峰時段,新型儲能集中放電最大出力達247萬千瓦(占裝機容量的90%),充分發揮了新型儲能在電力保供關鍵時段的支撐作用。
在多項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措施的有力支持下,綠電奔涌于電網,為千家萬戶送去夏日清涼。
供稿|葛林松 李云亮 劉煜 石婧 黃艷蓓 霍鑫 游紹斌 劉棠 張正華 項曉宇 龐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