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首個多智能體協作的省級電網AI調度員“明月”在廣東電網公司電力調度大廳正式上線,實現了人工智能與電網調度業務的深度融合,促進電網調度由“經驗驅動型”向“智能決策型”加速轉變。 “中樞大腦”亟需智能化升級 電力調度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中樞大腦”,如何讓這個“大腦”更聰明更高效,是調度員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電力現貨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調度控制的對象呈指數級增長,系統邊界的變化越來越快,也就意味著調度員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出更復雜的決策,這是目前調度運行面臨的一大痛點。”廣東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調度部經理郭乾說。
大幅提高調度業務承載力 為解決業務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廣東中調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基于“大瓦特-天璇”模型底座,研發了調度操作、信號監控、系統調控、在線安監、智能決策、智能語音等多智能體協作的AI調度員“明月”。“明月”學習了海量的調度運行知識和數據,并且充分融合了知識圖譜、強化學習、大模型微調等技術,規避了大模型在應用端的“幻覺”問題,落地應用成效顯著。 當前“明月”日均可編制10余項調度報表、擬寫調度指令50余項、處置告警信號100余條、開展智能話務通知200余次、全時段監護安全與市場合規業務1000余項,并且將調度工作模式由“一對一”變成“多對多”,大幅提高了調度員的業務承載能力,改善調度業務運轉生態。 秒級生成實時處置決策 “明月”可以秒級完成在線的電網風險分析并提供處置決策,同時可以自主擬寫調度指令、經人工審核后執行調度操作及信息報送,將全鏈條應急處置時間由以前的幾個小時級縮短至5分鐘內完成,大幅提高了調度對新型電力系統的駕馭能力。 “過去在電網突發故障后,調度員往往需要獲取十余個系統的數據研判故障信息,同時結合人工的經驗來判斷電網風險以及后續處置思路,時效性不高且易產生紕漏,而AI一旦掌握了人的思維方式,加上本身多模態的數據處理能力,將比人干的更加安全、高效。”廣東中調正值調度員江里舟表示,“能感受到AI的確在工作上帶來了便利,幫助我們調度員更快做出決策和判斷。” 打破AI應用技術壁壘 電網安全事關國家能源安全與國民經濟命脈,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AI在電網調度垂直領域的應用并沒有太多成熟經驗可供參考。廣東中調聯合南方電網數字集團、香港中文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瑞信通公司成立了技術攻關團隊,并且取得華為技術公司的大力支持,攻克技術壁壘。“我們的明月實現了100%國產化,是實實在在屬于我們自己的AI調度員。”郭乾表示。 “明月”的應用樹立了“數據+經驗+AI”的智能調度模式,實現了調度業務形態的重構。接下來,廣東電網調控中心將進一步深化“明月”的應用場景及應用范圍,全面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與電力可靠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