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千伏燕海一號線三相線路繼電保護裝置跳閘,系統顯示送電線路瞬時故障,繼電保護裝置動作正確。結合相關數據,我們可以判斷跳閘原因是該線路B相線路瞬時接地。”8月22日,在遼寧朝陽供電公司二次檢修工區線路故障分析會上,繼電保護專責王金星利用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變電站保護動作邏輯圖形化系統,分析了220千伏燕海一號線的繼電保護裝置動作故障情況。和傳統的繼電保護動作故障分析手段相比,該系統可將繼電保護動作故障分析用時縮短約兩小時。
開展電力系統故障分析和繼電保護動作行為評價,是排查繼電保護裝置缺陷的一項重要步驟。分析線路跳閘故障原因時,繼電保護專業人員需要先打印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報告與錄波文件,再結合故障錄波器生成的保護動作文件,人工比對動作報文與錄波圖形,以此驗證分析保護動作的正確性。評價過程煩瑣且專業人員只能看到保護裝置最終的動作狀態,無法全面分析保護裝置內部的工作過程及繼電保護裝置動作邏輯缺陷。
2022年1月,朝陽供電公司二次檢修工區的青年骨干組成“變電二次運檢二班”質量管理創新小組,依托“王金星創新工作室”理論試驗基地,著手研制變電站保護動作邏輯圖形化系統,以更加精確、快速地驗證電網故障跳閘時繼電保護裝置動作過程,分析繼電保護裝置是否存在缺陷。
創新小組成員將不同廠家生產的繼電保護動作邏輯元件分類,并以不同的圖形元素表示。基于此,他們將繼電保護裝置的保護動作過程導出為保護動作邏輯圖形文件和故障數據文件,實現了電網故障過程保護動作邏輯圖形化及數據波形同步展示,研發出變電站保護動作邏輯圖形化系統。繼電保護裝置動作后,變電站保護動作邏輯圖形化系統可隨時展示繼電保護裝置保護動作邏輯元件在任一時刻的狀態。結合錄波文件的電網通道數據,該系統還可綜合呈現同一時間斷面下的電網狀態及繼電保護裝置動作的邏輯狀態,以便專業人員快速驗證分析繼電保護裝置動作的正確性,判斷保護裝置是否存在缺陷,提升故障分析效率。
2022年7月,變電站保護動作邏輯圖形化系統投入運行。朝陽供電公司已利用該系統分析繼電保護裝置動作信息37次,分析結果與保護動作實際狀態全部對應,排查出2次繼電保護裝置缺陷并及時處理。該成果獲2023年遼寧省質量科技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