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煤采購價格指數(CECI)編制辦公室發布的《CECI周報》(2023年38期)顯示,CECI沿海指數(周)高卡現貨成交價本周先漲后跌,價格依舊處于高位狀態。進口指數到岸綜合標煤單價本周小幅上漲。采購經理人分項指數中,供給和需求分指數處于收縮區間,庫存、價格和航運分指數處于擴張區間,供給和庫存分指數環比上升,需求、價格和航運分指數環比下降。
本周,發電量環比大幅回升,供熱量環比基本持平。電煤耗量和入廠煤量均環比回升,電廠庫存增長明顯。10月12日,納入統計的發電企業煤炭庫存11172萬噸,較10月5日增長228萬噸;電廠庫存可用天數25.7天,較10月5日增長1.5天。
產地方面,榆林區域市場需求冷淡,煤礦以處理存煤為主,價格下跌幅度較大。鄂爾多斯區域維持長協和剛需用戶采購,降價煤礦數量增加。晉北區域市場觀望情緒濃厚,整體成交較少,坑口庫存穩中有增,價格下行壓力增加。
港口方面,市場價格由漲轉跌。受大秦線檢修時間縮短和產地價格松動影響,部分貿易商出貨意愿增強,報價小幅下跌。電廠日耗暫未有明顯提升,需求釋放緩慢。非電行業需求一般,多為剛性采購。預計港口市場短期內呈僵持態勢。
綜合來看,目前市場供需兩弱。后期隨著供暖季來臨,下游電廠冬儲計劃開展,采購需求得到一定釋放。但產地安檢形勢依然嚴峻,后續煤炭市場不確定性仍存。預計短期內,市場煤價格漲勢暫緩。
本期,CECI進口指數到岸綜合標煤單價953元/噸,較上期小幅上調12元/噸,環比上調1.3%。本周,進口煤價格小幅上調,其中高卡漲幅較大。受國內市場價格影響,進口價格持續調漲,但進口煤性價比仍存在優勢。
本期,CECI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9.09%,連續9期處于收縮區間,環比下降0.63個百分點。分項指數中,供給和需求分指數處于收縮區間,庫存、價格和航運分指數處于擴張區間,供給和庫存分指數環比上升,需求、價格和航運分指數環比下降。供給分指數為49.99%,環比上升1.77個百分點,連續6期處于收縮區間,表明電煤供給量繼續下降,降幅有所收窄。需求分指數為47.43%,環比下降1.14個百分點,連續9期處于收縮區間,表明電煤需求量繼續下降,降幅有所擴大。庫存分指數為50.81%,環比上升0.81個百分點,處于擴張區間,表明電煤庫存量開始增加。價格分指數為54.10%,環比下降2.83個百分點,連續5期處于擴張區間,表明電煤價格繼續增加,增幅有所收窄。航運分指數為50.50%,環比下降4.64個百分點,連續6期處于擴張區間,表明電煤航運價格繼續增加,增幅有所收窄。
本周(10月6日至10月12日,下同),納入統計的燃煤發電企業日均發電量,環比(9月29日至10月5日,下同)增長14.9%,同比增長8.5%;日均供熱量環比增長34.9%,同比減少4.9%;電廠日均耗煤量環比增長15.6%,同比增長5.9%;日均入廠煤量環比增長12.8%,同比減少3.0%。
10月10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會。會議要求,中央企業要全力做好能源電力保供,積極備戰迎峰度冬,加大煤炭增產增供力度,提前做好發電設備維護和電煤庫存管理,加強電網線路檢修,全力保障用電用能需求。抓實抓細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如履薄冰的態度加大安全檢查、隱患排除,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10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9月份,我國進口煤炭421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909.2萬噸,增長27.51%;較8月份減少219.3萬噸,下降4.95%。2023年1-9月份,我國共進口煤炭34765.2萬噸,同比增長73.1%。
根據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監測匯總數據,10月2日-10月8日,全國貨運物流有序運行,其中國家鐵路累計運輸貨物7891.5萬噸,環比增長1.38%;全國高速公路貨車累計通行4264.7萬輛,環比下降11.81%。
綜上分析,建議:一是東北地區居民供熱逐步開展,當前電煤庫存處于高位,為迎峰度冬和保障居民供熱打下堅實基礎,后續需重點組織高質量電煤發運,確保存煤結構合理。二是明年煤炭采購計劃編制工作已開展,在采購銜接、合同洽談和條款約定等環節宜考慮“優質優價”和低質煤拒收條款設定,切實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減少煤炭碳排放。三是關注進口煤市場變化,把握進口煤采購節奏,為迎峰度冬存煤優化采購方案。